【天信資訊】證監會:重要事項與交易審計問題分析
貨幣資金審計
1、應充分關注貨幣資金余額的合理性
根據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在實施貨幣資金審計過程中,應當合理運用分析性程序,對被審計單位存在大額自有資金的同時向銀行高額舉債、貨幣資金規模明顯超過業務周轉所需資金等異常事項或情形保持高度警覺。
個別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占資產比例高、有息負債高、財務費用高(“存貸費三高”)。注冊會計師應對存貸費三高的重大異常情況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應對貨幣資金余額的合理性做出審慎判斷。個別上市公司期末持有大額未抵押定期存款,占總資產比例超過50%,是本期現金流出總額的2.25倍。注冊會計師應對貨幣資金規模明顯超過業務周轉所需資金的異常事項保持警覺,應對貨幣資金的真實性予以充分關注。
2、應充分關注大額資金受限或異常流轉
根據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在實施貨幣資金審計時,應當對違反貨幣資金存放和使用規定、未經適當授權隨意劃出資金、沒有具體業務支持或與交易不相匹配的大額資金往來等異常事項或情形保持高度的警覺。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實際控制人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違規對外擔保或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上市公司自有資金被銀行劃扣用于償還大股東貸款本息;通過非常規銷售、采購將資金轉給關聯方;將取得的借款、存貨典當融資款、并購基金出資款直接或間接轉給關聯方。注冊會計師應發現公司在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內部控制缺陷,應對大額資金受限或異常流轉等情況予以充分關注,應識別和有效應對貨幣資金相關錯報風險。
商譽減值審計
1、應充分關注并復核管理層偏向跡象
根據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復核管理層在作出會計估計時的判斷和決策,以識別是否存在管理層偏向的跡象。對導致特別風險的會計估計,當管理層實施特定措施的意圖和能力與其使用的重大假設的合理性相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這些意圖和能力。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業績承諾期未計提商譽減值,期后首年大額計提商譽減值損失;并購重組方未完成業績承諾,標的資產業績下滑甚至虧損,上市公司卻未計提商譽減值損失;以現金流或經營利潤未持續惡化或未明顯低于形成商譽時的預期、已實現當年承諾業績等為由,認為商譽不存在減值跡象,未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注冊會計師應對上述情形予以充分關注,應有效識別和評估上述情形反映出的管理層偏向跡象及商譽減值相關重大錯報風險,也應采取恰當的審計應對。
2、應充分關注并復核會計估計的一貫性
根據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用以作出會計估計的方法是否已經發生或應當發生不同于上期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并應當復核上期財務報表中會計估計的結果,或者復核管理層在本期財務報表中對上期會計估計作出的后續重新估計(如適用)。基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作出會計估計的方法是否得到一貫運用,以及會計估計或作出會計估計的方法不同于上期的變化是否適合于具體情況。
個別上市公司存在本年采用的減值測試方法與以前期間不一致、對商譽所在資產組的劃分與形成商譽時確定的資產組不一致等情況,并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導致盈虧變化。注冊會計師應充分復核會計估計的一貫性,應對管理層在各期商譽減值測試中所使用測試方法、相關假設的變化予以充分關注,應充分評價上述變化的合理性,應有效識別被審計單位利用商譽減值進行“大洗澡”的問題。
3、應充分關注并復核關鍵參數、假設的合理性
根據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管理層作出會計估計的方法和依據,作為識別和評估會計估計重大錯報風險的基礎。在應對評估的與會計估計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時,注冊會計師應當測試管理層如何作出會計估計以及會計估計所依據的數據,并考慮實施進一步實質性程序以應對特別風險。
個別上市公司存在使用超過同行業營業收入增長率的預測期增長率、折現率明顯過低、預測期明顯過短、在分攤商譽賬面價值時未考慮歸屬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等情形。注冊會計師應審慎評價管理層在商譽減值測試過程中所使用的關鍵參數、假設的合理性。
金融資產審計
1、金融資產分類
根據審計準則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審計程序,評價財務報表的總體列報與相關披露是否符合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規定。
個別上市公司已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其頻繁將大額應收票據以貼現或背書形式轉讓,但仍將應收票據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在上述情況下,上市公司管理應收票據的業務模式并不是僅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其持有的應收票據不應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注冊會計師應對公司出售金融資產的頻率、金額等進行分析,應對上市公司管理應收票據的業務模式作出恰當判斷,應識別金融資產分類相關錯報。
2、金融資產減值
根據審計準則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復核管理層在作出會計估計時的判斷和決策,以識別是否存在管理層偏向跡象。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與會計估計相關的估計不確定性的程度,并根據職業判斷確定識別出的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會計估計是否會導致特別風險,進而予以恰當應對。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對超過單項重大標準的應收賬款未單項計提壞賬準備;對應收關聯方款項未計提任何壞賬準備,應在報表附注中對其可收回性作出說明;應將來源于已申請破產的債務人的長期應收款作為初始確認后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應按照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計量損失準備;以商業承兌匯票未出現逾期違約為由應對其計提壞賬準備。注冊會計師應充分了解和評價與上述金融資產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在復核會計估計時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應識別金融資產減值及披露存在的錯報。
其他審計問題
1、收入披露審計
根據審計準則規定,當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并實現公允反映發表審計意見時,為使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實現公允反映,需要對與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應當列示的金額、分類、列報或披露之間存在的差異作出必要的調整。
部分上市公司已執行新收入準則,但在相關披露中存在以下情形:應結合公司具體業務披露收入確認會計政策;應按收入主要類別披露收入的分解信息;在披露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對當年年初財務報表的影響時未披露調整性質及原因等信息,應披露執行新收入準則對當期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影響金額等。注冊會計師應充分識別上述收入披露問題,應按照審計準則規定對財務報表披露方面的錯報予以調整。
2、存貨審計
按照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結合被審計單位所處的外部政策、市場環境、內部生產經營和控制情況,合理分析存貨的異常變動,針對存貨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本期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由1%猛增至51%,存貨跌價準備計提金額顯著增加;在對尚未完工產品進行減值測試時,應考慮銷售費用,存貨跌價準備計提不足。對于上述情況,注冊會計師應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恰當性做出審慎判斷,應有效識別和應對與存貨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
3、預計負債審計
根據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在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包括相關行業狀況、法律環境和監管環境及其他外部因素;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可能導致重大錯報風險的相關經營風險,如是否存在未決訴訟和售后質量保證、財務擔保和環境補救等或有事項。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在收到環保部門出具的行政處罰后,應計提相關預計負債;應對可能承擔的環保支出、復墾義務、棄置義務等計提預計負債;應對已違約關聯方的巨額擔保計提預計負債。注冊會計師應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應識別和應對與預計負債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
本文節選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度證券審計市場分析報告》
轉載自:中國證監會
免責聲明:天信咨詢轉發文章的版權屬原作者所有,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的目的。如有侵權或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后臺聯系處理。
信行天下 自然天成
END